话题源于前段时间,与同事闲聊,关于如果有1000万你会怎么花的话题。多个同事决定先把一半甚至更多的钱首先购买心中的DreamCar,理由是趁着年轻,早买早享受。
时至今日,我国的私家车普及率已经非常高了。然而现阶段,大部分人对于汽车消费,依旧是身份属性大于工具属性的消费选择,在这个趋势下,大多数人买车都越看越贵,本来预算20万左右的合资车型,结果最后却买了近40万的豪华品牌车型。而使用一段时间后却叫苦连连,后悔当初不理智,那买车的预算或者价格到底多少才合适呢?
第一,你买得起:车价约等于家庭年收入结余的1-2倍较为合适。
关于工薪阶层,按家庭年收入来算,车辆总价约等于一年总收入结余的1-2倍(车牌车位费用除外),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负担得起的,之所以定在年收入的1倍但最多不超过2倍的范围,因为这样不太会影响自己的基本生活质量且不至于买车后抗风险能力急速下降。
举例说明:比如小张家庭年收入20万,单看年收入,或许他可以选择买20-40万之间的车。但如果它每年要还房贷15万,外加小孩刚出生,老婆也只能在家做全职太太,那么他买上述价格区间的车就非常不合适。
而正确的预算应该是在扣除上述“主要”负担后(房贷,孩子,老人等),结余的可支配年收入的1-2倍才最为合理。因此,他只能选择购买10万以下的车,且不会影响他正常的生活质量,以及面对突发的情况,也有一定的经济解决能力。
如果小张家庭年收入20万不变的情况下,只具备一下支出:房贷6万/年,老人看病/保险2万/年,没有孩子且暂无其他大额消费计划,那么考虑12-24万的车则较为合理。归结一点,买车以“不增加自己的额外负担”为准。
其实,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10万左右的代步车已经足够!当然,如果您对DreamCar朝思暮想,且能负担得起,有钱难买爷乐意不是!
第二,你养得起:车最大的负担是养车用车费用,非车价本身。
前期购车的车价只是第一步,买车后的用车成本才是大头,包括购置税,保险,上牌,加油,保养,洗护,违章,维修等等一定不能疏忽。
假设我们准备购置一台售价15万元的合资车型,首付五成,以贷款的形式预计三年还清,在不计算利息的情况下,每个月我们的月供就是2084元。
新车新手一般买全保,费用大约在6500元左右,汽车购置税大约为12800元,外加上牌费(不计算牌照钱),应该也就13800元左右。
假设一年行驶10000公里,用0.6元/公里油耗计算,一年的油费约为6000元。
保养假设一年做两次,一次600元左右。
假设一个月两次洗车,一次30元,一年360元。
停车费按300元/月计算,加上偶尔有两次违章,一年差不多4000元。
仔细一算,购车首付将近10万(不含贷款利息及其它服务费)。
而开支方面(即日常用车成本),所有费用平均下来,每月1500元左右,贷款每月接近2100(不含利息),而车辆自身还会贬值,每月亏损3000元……
如果以上你都表示可以接受,那么你可以成为合格的有车一族了。然而同价位的不同品牌车型在用车费用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距,保险、保养与修理费用都是不小的支出,即使同为豪华品牌,例如雷克萨斯和凯迪拉克的后期养车成本(主要保养方面)相差就非常大。
因此如按月计算,每个月扣去饮食、购物、房贷/房租,假设还有5000余钱的话,每个月还要在用车方面扣除3600元,这还不包括子女教育、老人医疗等大头。长此以往,非常制约生活计划,使得自己在工作等方面较为被动,且一定程度影响了生活质量。毕竟汽车只是消费品,且为贬值资产。其仅为代步工具而已,不像房子具备一定的保值增值潜力,因此非常不建议贷款买车,有闲钱倒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增值投资。
当然本次讨论并不是为了泼大家冷水,吐槽错误的消费观,小编旨在促进理性消费。汽车,不应该作为一种单纯的身份象征,虚荣只会使人迷失。毕竟车只是消费品,合适的购车标准应该是满足基本需求且不影响家庭的日常生活,而车的角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工具。
而日渐健康的市场表现也在告诉我们,消费者们确实在慢慢趋于理性。随着车型的多样化以及价格的下探,外加消费力的提升,一辆好车将不再作为所有人的奋斗目标。转而人们会购买更加实用、满足个人需求、更加个性化的车辆。而到那时,汽车不再会成为任何人的负担,只会给所有人带来快捷幸福的生活。